怎么在su起伏地形里建水流
1、首先要在su里进行简单的水流建模,利用沙盒工具拉出一个凹凸形体,作为山体。2、然后在底下建一个平面作为水面。3、再将二者旋转至适当角度,在对象下方再建一个水潭,注意山体和水体用不同颜色表示(lu中材料通过不同颜色来区分赋予)。4、su中的整体建模大致可到如此,接下来就是在lu中赋予材质,将建好的模型导出3维dae格式,再导入到lu中。5、在lu的材质系统中赋予好材质。6、再利用它的景观系统将瀑布周边的地形稍微拉一下,再加上适当的树。
SU是SketchUp的简称,中文意思就是草图大师,它是一套直接面向设计方案创作过程的设计工具。它是一个极受欢迎并且易于使用的3D设计软件,官方网站将它比喻作电子设计中的铅笔。
水质模型又称水质数学模型,是水体水质的变化规律的数学描述。它可用于水体水质的预测、研究水体的污染与自净以及排污的控制等。其类型可区分为单水质指标、耦合水质指标和水生生态模型,不随时间变化的稳定态和随时间变化的非稳定态模型,零维、一维、二维、三维模型等。其数学表达式则可以区分为微分方程、积分方程、代数方程、差分方程、微分-差分方程等。从描述水体的水体对象的不同,则可区分为河流水质模型、河口水质模型、湖泊(水库)水质模型、海湾水质模型、地下水质模型等。模型的建立
以河流水质模型为例。河流水质数学模型是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来描述河流水体污染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及生态各方面的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也就是将一个复杂的河流系统转化成一组适当的数学方程进行数学模拟。河流水质模型的基本方程
建立水质模型步骤:
(1)收集和分析与建模有关的资料和信息,为建模作好准备工作。
(2)根据取得资料和数据,选择适当模型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变化规律,写出描述这些关系的数学方程的最佳结构形式,反映描述现象的基本特征。
(3)在模型方程中包含有一些参数值,这些参数值需要用某种方式加以确定,如经验公式,室内实验或数学方法等。但是,确定参数时必须使得到的数值在代入模型后能较好地重视观测数据。
(4)水质模型建立后,必须检验模型结构是否有效,是否有预言能力。
分类方法
水质模型分类方法很多,从模拟的对象上看,可分为溶解氧(DO)模型,生化需氧量(BOD)模型、重金属模型、放射性模型等。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是两个最重要的水质指标,在建立有机物质的水质模型中,往往以这两个指标为依据。
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传统的地表水监管系统和整治方式已经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发展需求。河流污染监测系统的缺陷、发生污染后应急的滞后性使相关河流生物群体受到伤害由于监测数据缺乏导致刚性约束机制和追责赔偿条款的缺乏,使“上游排污、下游遭殃”的事频频上演监测系统的不完善使不少区域落实河长制工作不力,造成水质、环境卫生不达标问题,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何能够更新现有的河流整治和管控系统,加强河流全面监管、预警、防范和治理工作的实际效率,掌握河流水源变化情况并及时预警洪涝灾害、人为污染等事故,减少了人员与财产的损失。在这种现状下,数字河流应运而生。
数字河流可解决各行政区流域范围河流监控系统不准确、水质管理目标不协调、污染治理工程落实不到位、协调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为完善跨界河流生态补偿机制、推进流域水质整体改变、构建水生态文明提供支撑。
打造数字河流整体解决方案
数字河流解决方案以2020年1月19日生态环境部和水利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的指导意见》为政策导向基于“环保+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先进理念,以“全面布点、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为宗旨以“问题导向、因河施策、综合防治”为原则,通过大范围、高密度合理组合布点,全面监控河湖断面、港口码头等区域,实现对各种水环境质量的全面监控建立集监测监管、应急预警、分析研判、决策支持、综合防治为一体的全面、一站式地表水水环境综合服务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环境监管新格局。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