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
  • 属于共享

枕头什么材料的好,第1张

白色天鹅绒枕芯好。

一般鹅绒枕芯都是在胸前填充好的鹅绒,回 *** 性好,吸湿排湿,特别适合长期使用。羽绒纤维独特的三维结构保证了其优异的蓬松张力、丰满的质感和柔软的触感。

枕头的透气性很重要。如果透气性不好,会产生闷热感。白鹅羽绒枕芯填充物为纯净无味的优质羽绒,质地饱满蓬松。羽绒枕有很多优点,质地温暖舒适,透气性相当好,远高于棉和羊毛。

选择枕芯的注意事项

枕芯材料要有一定的透气性和适当的硬度,太软了不仅睡觉时影响翻身,还会造成睡眠困难。枕芯材料应具有良好的 *** 性、透气性、防潮性、吸湿性、低吸附性和易洗涤性。

一般的枕头材料有木棉、羽绒、芦花、散沫、蒲绒、荞麦皮等。柔软舒适,但禁止使用木枕、石枕、充气枕、 *** 簧枕等不利于睡眠和健康的枕头。

  配料

  生鱼片:鲑鱼(三文鱼)、鲔鱼(金 *** 鱼、吞拿鱼)、鰤鱼(黄尾鱼)、鲷鱼、鲣鱼、鲭鱼

  各类海鲜:乌贼(墨鱼)、八爪鱼、虾、鳗鱼、鱼籽、海胆、北寄贝等介贝类海产

  果菜:腌萝卜、腌梅子、纳豆、鳄梨(牛油果)、黄瓜(青瓜)、炸豆腐

  红肉:牛肉、马肉、火腿

  其他:煎鸡蛋(奄列)、生鹌鹑蛋

  [编辑本段]佐料

  寿司酱油

  山葵(wasabi)

  紫姜(gari)

  紫苏叶(shiso)

  味醂(mirin,煮食用米酒)

  寿司醋(材料不易买,可自制。方法:取适量白醋放在碗里,加三分之一白醋量的白糖,放适量食用盐,稍加搅拌后倒入锅里,小火慢熬,出现小泡即可。注意,煮的时候需不断搅拌,不能煮开。 置凉后使用。

  [编辑本段]外卷制作:

  所谓外卷即是米饭在外层的卷寿司,又称里卷(日本语)、反卷

  1、外卷用的米饭比较多,大约是内卷的1又1/3

  2、将饭从左至右排在紫菜上部。

  3、由上至下铺好,将紫菜翻过来,饭朝下放在砧板上,放之前先用湿抹布擦一下砧板(防粘),馅料如内卷一般放在紫菜中间。

  4、将紫菜卷起。

  5、包好了!

  6、用保鲜膜包住卷,再用竹帘轻轻地定型,不要把米饭摁紧实。

  7、好了!撕去保鲜膜。

  8、再撒上自己喜欢的调味料,比如芝麻,蟹籽之类的,做一点点缀。

  9、象切内卷一样,一刀落,保持切口平整

  10、成品。

  [编辑本段]内卷方法

  1、将米放入电饭煲中,水量与米量的比例为1:1,煮好的米饭先不要开锅,

  让饭焖个10至15分钟,趁热诚将所需的米饭盛大在盆中,将适量的寿司醋和适量的大喜大牛肉粉倒入盆中,

  因为热的饭在拌醋的时候才能入味。待醋味充分浸入后,将米饭用扇子扇凉冷却备用。

  2、小黄瓜洗净,去掉头和尾部,切成长条,用盐搓洗备用。

  3、将平底锅烧热,涂上黄油,做成薄的鸡蛋饼,再切条备用。

  4、将烤海苔铺在卷帘上,前端预留1CM,其余平铺一层寿司饭,均匀撒上肉松,摆上黄瓜条, 鸡蛋条,然后卷成寿司卷即可。

  韩式寿司(KIMBAP)

  韩国把日本的寿司改良成韩式的寿司,英文(KIMBAP)

  韩式寿司主要做法和日式寿司几乎一样,原料不太一样,口感上较酸辣开胃,日式寿司则是讲究清淡。日式寿司原料一般是 蔬菜 和 生鲜深海鱼肉,而韩式一般用 熟吞拿鱼肉 或是 罐头拉吞拿鱼肉以及少量腌制过的咸菜,辣菜制作而成。

  韩式寿司其中加入了韩国人喜欢的韩国辣白菜泡菜(KIMCHI),**咸甜味黄瓜条 以及 褐色鲜甜味腌菜 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原料,最终要是加入了 韩式甜味辣酱,日式寿司制作过程中会添加白醋和少量糖,而韩式寿司中是没有的,不但如此还添加了大量的麻油(SASAMI OIL),日式寿司中甜味的鸡蛋更是变为了咸味的鸡蛋。

  蔬菜佐料: 菠菜 白菜 辣海带丝

  主料: 熟吞拿鱼肉 豆腐 咸味炒面 乳酪

  [编辑本段]蒸米的技巧

  (1)首先是洗米,将米放置盆内,倒入水,倒水的同时用手快速轻轻搅拌迷离,冲洗过后的洗米水立刻倒掉,如此重复两遍。

  (2)然后再倒入少许水,用左手顺着一定方向慢慢转动盆子,右手则轻轻均匀抓搓米粒。搓米的时候时间不可过长,否则会破坏米中的维他命和纤维素。

  (3)再然后就是将米放到篮子里沥干水分,静置30分钟-1小时。

  (4)这些做完之后就是开始蒸了,米与水的比例为1:1(这个也可依个人喜好来调整),蒸好的米饭不要马上开锅,让饭焖个10-15分钟,这样可以让米粒的口感更能发挥出来。

  [编辑本段]DIY特别注意:

  (1)为了提升口味,在大米中加配糯米的时候,需要注意比例,推荐比例为大米:糯米 7:3。

  (2)米饭蒸制的时候要注意硬软,尽量坐药硬软适中。

  (3)米饭蒸熟,盛入一个大些的容器里拌上寿司醋。拌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向一个方向 *** 作,避免弄烂米饭。拌好后用干净的湿毛巾盖住。

  (4)要等到寿司米凉至手温的时候你可以开始动手卷寿司了。

  (5)在最后切寿司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锋利的刀具。要求:干净利落,尽可能做到1刀切。(寿司小皇后)

  [编辑本段]卫生

  寿司的鱼多是生吃,这些鱼很可能携带病菌和寄生虫,尤其是线虫。

  [编辑本段]食谱相克

  稻米:大米不宜与马肉、蜂蜜、苍耳同食。

  鸡蛋:鸡蛋不宜与糖同煮;与糖精、红糖同食会中毒;与鹅肉同食损伤脾胃;与兔肉、柿子同食导致腹泻;同时不宜与甲鱼、鲤鱼、豆浆、茶同食。

  猪肉(瘦):猪肉不宜与乌梅、甘草、鲫鱼、虾、鸽肉、田螺、杏仁、驴肉、羊肝、香菜、甲鱼、菱角、荞麦、鹌鹑肉、牛肉同食。食用猪肉后不宜大量饮茶。

  牛奶与瘦肉不合适同食,因为牛奶里含有大量的钙,而瘦肉里则含磷,这两种营养素不能同时吸收,国外医学界称之为磷钙相克。钙磷最佳比为1:1到1:15之间,此时互相促进吸收。

  胡萝卜:酒与胡萝卜不宜同食,会造成大量胡萝卜素与酒精一同进入人体,而在肝脏中产生毒素,导致肝病;

  另外萝卜主泻、胡萝卜为补,所以二者最好不要同食。

  紫菜(干):紫菜不宜与柿子同食;不宜与酸涩的水果共同食用,易造成胃肠不适。

  [编辑本段]寿司所含营养素

  热量 (222047千卡) ·维生素B6 (060毫克) ·蛋白质 (14212克) ·维生素B12 (6000微克) ·脂肪 (1968克) ·泛酸 (180毫克) ·碳水化合物 (37518克) ·叶酸 (2640微克) ·膳食纤维 (6800克) ·生物素 (66000微克) ·胆固醇 (10125毫克) ·维生素A (125836微克) ·胡萝卜素 (624340微克) ·硫胺素 (262毫克) ·核黄素 (372毫克) ·尼克酸 (3473毫克) ·维生素C (4458毫克) ·维生素E (1052毫克) ·钙 (96384毫克) ·磷 (188305毫克) ·钾 (654865毫克) ·钠 (535450毫克) ·碘 (55493微克) ·镁 (18006毫克) ·铁 (1719毫克) ·锌 (4598毫克) ·硒 (607微克) ·铜 (31593毫克) ·锰 (000毫克)

  [编辑本段]寿司详细制作方法

  一、寿司的选料

  寿司的种类很多,而且在原料的选择上范围也很广。寿司常用的主要原料为寿司米�日本粳米�,其特点是色泽白净,颗粒圆润,用它煮出的饭不仅 *** 性好,有嚼头,且具有较大的黏性。

  包卷寿司的外皮所用的原料,以优质的海苔�紫菜�、海带、蛋皮、豆腐皮、春卷皮、大白菜等为常见。

  寿司的馅料丰富多彩,且最能体现寿司的特色。馅料所用的原料有海鱼、蟹肉、贝类、淡水鱼、煎蛋和时令鲜蔬�如香菇、黄瓜、生菜�等等。

  二、寿司的配比

  寿司的配比指的是煮寿司饭时米和水的比例,调制寿司醋时盐、糖、醋的比例,以及调制寿司饭时醋和饭的比例。

  1�米和水的比例

  寿司米淘洗净,沥干水,盛入电饭锅中,按米和水1∶1的比例掺入清水,煮熟成寿司饭。注意,如果一次煮的寿司饭较多�5份以上�,就应适当减少水的用量,例如6碗米只需加5碗水即可。另外,若想增加饭的黏性,亦可在米中加入少量的糯米。

  2�盐、糖、醋的比例

  寿司醋是寿司的基本调味料,它是用盐、糖、醋按1∶5∶10的比例调制而成的。调制时将盐、糖、醋和匀,放入锅中加热,晾凉后即可使用。注意,加热时不可令其沸腾,以免降低醋的酸味。

  3�醋和饭的比例

  调制寿司饭时,通常是将1碗寿司醋加入到5碗寿司饭中,搅拌均匀即成。注意,寿司饭需保持40℃左右的温度,搅拌时最好使用木勺和木制的盛具,且要用木勺对加了醋的寿司饭进行“排剁”,以将其搅匀。

  三、寿司的佐味料

  正宗的寿司可以有酸、甜、苦、辣、咸等多种风味。因此,吃寿司时,应根据寿司的种类来搭配佐味料。例如,吃卷寿司时,因馅料中有生鱼片、鲜虾等,就需要蘸浓口酱油并涂抹适量的绿芥末;而吃手握寿司时则最好不要蘸酱油,这样才能吃出它的原味。

  除了浓口酱油和绿芥末以外,寿司还有更重要的佐味料——醋姜。吃寿司时佐一片醋姜,不仅有助于佐味,而且能使寿司变得更加清新味美。

  寿司醋调法——

  材料:白醋:600cc、白糖:500克、盐:80克

  作法:将以上三种材料放进锅中,置于炉上小火搅拌至糖溶化即可,醋不可烧开,以免酸度减低。

  寿司醋的保存法——

  材料:放置寿司醋的锅或容器是干燥的,置于墙角或阴凉处,夏天可放置三~四个月,冬季五~六个月。

  寿司饭的煮法——

  食用米+糯米以10:1比例,即可煮出又软又Q的寿司饭,用水量为一杯米对

  一杯水,若超过五杯米则减少最后一杯水之1/5水量。

  饭与寿司醋的比例——

  一碗饭+一汤匙寿司醋(一杯米可煮二碗饭,依此比例。)

  寿司饭与醋的搅拌时间——

  1.电饭锅饭煮好约20~25分钟。

  2.寿司饭在搅拌时须力求均匀,否则置久后没拌到醋的饭会变硬,搅拌均匀后,须置于通风处或用电风扇吹冷。

  寿司饭的保存法——

  寿司饭若有剩余,可用二条干净湿布盖住即可,接触饭面之湿布不可太湿,略湿即可。

  寿司饭材料调配表:

  寿司醋

  人数 米量杯 昆布(5CM) ( 糖 + 白醋 + 盐 )

  2人份 15杯 1枚 大2 大25 小2/3

  4人份 3杯 2枚 大4 大5 小1+1/3

  6人份 45杯 3枚 大6 大75 小2

  8人份 6杯 4枚 大8 大10 小2+2/3

  五目寿司,稻荷寿司,菜码多的海苔寿司等相称的寿司醋调配表:

  米 3盒 2盒 1盒

  白米醋 5大勺

  细砂糖

  盐

  生鱼手握寿司,生鲜类的海苔寿司相称的寿司醋调配表:

  木禾备注:昆布即海带,十分确认的说。寿司醋的量(大小)表示均为做蛋糕的量勺。调料顺序类推。

  情迷紫菜寿司卷的做法

  主料:紫菜6张,寿司米1杯,洋火腿条、腌萝卜条、黄瓜条各6条,鸡蛋1只

  配料:醋1汤匙,盐1/4茶匙

  做法:

  1米洗净,加水,用电饭煲煮成熟饭,取出拌入调味料。

  2烧热油三汤匙,倒入打匀的蛋液,以慢火煎成蛋皮,取出平均切成六条。[美食中国]

  3将紫菜铺平放在寿司席上,放入米饭,用勺抹平,再放上黄瓜、腌萝卜、火腿、蛋,将紫菜卷起,再用寿司席卷好,切件供食。

  备注:

  卷寿司卷时,紫菜要按直纹卷起,否则紫菜容易裂开,破坏外观。

  切寿司时,要在刀上先涂些醋,再把刀垂直、用力均匀地一刀切断。

  做寿司卷宜使用寿司米,因为寿司米黏性料强,这样做好的寿司卷会较美观和不易松散。

  复杂花式四方寿司卷的做法

  主料:凉白饭,绿茶粉,紫菜,香肠

  做法:香肠用紫菜包起,封口处用几粒米饭黏住

  另取一张紫菜,铺上饭然后放上刚才做好的香肠卷,在卷起

  把卷好的圆柱对切成4份

  把绿茶粉加进饭中拌匀,饭变成绿色,然后煎蛋片

  然后按上面的做法,就可以做出第二款寿司了。

  迷你日式手卷

  手卷,是寿司的一种形态。就是图中的锥形状紫菜卷。

  做法非常简单

  1、正方形紫菜一张

  2、蟹籽、腌渍黄瓜、黑白芝麻、海菜。。。等等,总之你想吃什么就准备什么吧!

  3、把紫菜卷成一个锥形,用几粒饭粘住紫菜接口。然后把东西放进去。OK!

  手握寿司两款

  主料:鸡蛋、苹果醋、蟹籽、小块的紫菜、白饭

  做法:

  1、白饭放凉备用。可以适量在白饭中放进苹果醋,搅拌均匀。正宗的寿司饭是要加醋的。不过专用的寿司醋太贵了,改用苹果醋。

  2、打匀蛋液,煎个蛋片。

  3、洗干净双手,然后用一点冷开水弄湿手掌,这样饭粒就不会粘住手了。抓适量的饭捏成四四方方的样子。

  4、把蛋片切成图中的样子,放在饭团上,再剪一条紫菜捆着它们,注意紫菜的接口在饭团底部哦!这样就做成煎蛋寿司了。正宗的煎蛋寿司蛋片是非常厚的,大家可以想办法弄厚一点。

  5、从步骤3跳至此,做好饭团后,拿一片紫菜(高度比饭团高出一点)包围饭团,粘实。再剪一条捆着中间做一个分界。

  6、两边分别放上蟹籽和煎蛋。搞掂!一个橙黄鲜艳的双色寿司就OK了!

  紫菜卷寿司

  主料:蟹肉、日本黄萝咸菜、芦笋、三文鱼条适量。

  做法:

  1、蒸米饭之前要将米浸泡一二个小时,米饭要蒸得软硬适中。

  2、要等到米饭温度略低于手温时再铺在紫菜上。

  3、铺米饭的过程,尽量快速完成,不然紫菜会因吸收过多水分而变软,无法成型。

  4、包裹的时候,米饭不要外露,松紧要适中。

  5、制作寿司的过程中可以在身边摆放一盆水,随时用清水蘸蘸就不会粘手了。

  6、将紫菜平铺在展开的竹帘上,把米饭握在手中捏软,迅速将米饭均匀地平摊在紫菜上(米饭厚度大约05cm),压瓷实,并空出上端2cm左右的紫菜。再将入造蟹肉、日本黄萝咸菜、芦笋、三文鱼条放置于米饭的中央。

  7、用竹帘裹住紫菜和米饭卷紧,然后撤走竹帘。

  8、把卷好的寿司切成段装盘。

  紫菜包饭

  材料:米饭(蒸) 200克 紫菜(干) 50克

  鸡蛋 150克 胡萝卜 100克 火腿肠 100克 菠菜 100克 猪肉松 50克

  做法:

  1 首先在温热米饭中放进盐、白芝麻、芝麻油,用手搅拌均匀,放在一边晾着;

  2 蛋打散后加少许盐调味,入平底锅中煎成蛋皮后切作长条;

  3 火腿、胡萝卜切成长条,入热油锅,炒至变软,盛出备用;

  4 拿出两张紫菜铺好,米饭倒在上面,用手弄散,铺满紫菜的四分之三的每个角落;

  5 然后一次放上鸡蛋条、胡萝卜条、火腿条、菠菜、肉松等;

  6 把紫菜卷起来,一定要卷紧;

  7 最后再用刀把卷成条形的紫菜包饭切成15cm的小片就可以了。

戏曲(traditional opera)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虽说它的渊源来自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这些音乐唱腔则是以所产生地区的语言、民歌、民间音乐为依据,并兼收其他地区音乐而产生的。各个剧种的剧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脸变化的脚色行当充任。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讲究唱、做、念、找艺术,表演运输和富裕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祁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艺术

相传,清朝初年的北京有四大剧种,即南昆、北弋、东柳、西梆。据嘉庆八年的记载:“有明肇始昆腔,洋洋盈耳,而弋阳、梆子、琴、柳各腔,南北繁会,笙磬同音,歌舞升平,伶工荟萃,莫感于京华。”也说明了当时这一历史盛况。其中所谓南昆即流行于江南昆山一带的昆山腔;北弋指南戏与北曲结合,产生于江西弋阳地区的弋阳腔,即流传到北方形成的高腔,也就是当时盛行于京城的京腔;东柳即流行于山东的柳子腔;西梆自然是我国西北广为流传的梆子腔,也就是秦腔。说明了东西南北四方艺人汇集北京的盛况。

从当前来看,以上四大声腔已远远超出了自己的原有范围,有的早已遍及全国许多省份,弋阳腔(即高腔)更是在安徽、浙江、江苏、湖南、湖北、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河北广为流传,因此有关人士认为这种说法并不科学,但是这种历史形成的说法还是客观地反映了历史事实。从当前戏曲剧种的分布来看,昆剧在上海、南京、浙江、湖南还是有相当的观众基础。弋阳腔不但在北方扎根,从乾隆年间,在京师“六大名班,九城轮转”,而且对京剧以及一些北方剧种的形成发挥了重要影响,就是在江南一带的流传也主要是在许多北方语系的地区。柳子腔(包括受其影响的柳琴戏)虽然流行于河南、苏北、冀南、皖北等地,但是它重要的活动还是山东的曲阜、泰安、临沂。秦腔(即山陕梆子)以及由其发展而来的山西、河南、河北等各地的梆子腔尽管至今在北方盛行,然而我们在甘肃、宁夏、陕西等地看到的秦腔却有着更深厚、更古老的根基和更广泛的观众群,所以说“南昆、北弋、东柳、西梆”的说法是有历史根据的。

全国戏曲的种类

彩调剧 藏剧 潮剧 楚剧 凤阳花鼓戏 广东汉剧 桂剧 汉剧 黄梅戏 徽剧 荆州花鼓戏 柳子戏 吕剧 山东梆子 绍剧 四川曲剧 甬剧 云南花灯 壮剧 越剧 粤剧 越调 豫剧 宜黄戏 扬剧 新疆曲子剧 湘剧 锡剧 婺剧 碗碗腔 天津文明戏 苏剧 曲剧 琼剧 青海平弦戏 秦腔 黔剧 祁剧 蒲剧 莆仙戏 评剧 瓯剧 闽剧 陇剧 龙江剧 辽南戏 昆剧 梨园戏 京剧 晋剧 吉剧 黄龙戏 淮剧 滑稽戏 花儿剧 沪剧 河北梆子 赣剧 二人转 二人台 川剧 北方昆曲 新城戏

声腔剧种:二黄、二人台、上党二黄、上党梆子、山西梆子、山东梆子、川剧、三角戏、义乌腔、弋阳腔、广东汉剧、云南壮剧、云南花灯戏、丹剧、木偶剧、巴陵戏、五音戏、文南词、中路梆子、内蒙大秧歌、凤台小戏、永济道情戏、白剧、白字戏、北昆、北京曲剧、北路梆子、皮黄、皮影戏、龙江剧、龙岩杂戏、东河戏、东路梆子、汉剧、宁河戏、乐平腔、正字戏、四平腔、四股弦、右词南剑调、西皮、西秦腔、西路花鼓、西调、西路评剧、壮剧、壮族沙剧、芗剧、吉剧、吕剧、竹马戏、老调梆子、庐剧、吹腔、乱 *** 、沪剧、评剧、苏剧、甬剧、祁剧、辰河戏、余姚腔、词明戏、含弓戏、阿宫腔、灵邱罗罗腔、河南越调、河南道情、河南曲剧、河北梆子、河北乱 *** 、京腔、京剧、青阳腔、青海平弦戏、武安落子、杭剧、扬剧、昆腔、陇剧、茂腔、绍剧、瓯剧、侗戏、宜黄戏、采茶戏、泗州戏、弦索腔、耍孩儿戏、陕西老腔、柳腔、柳琴戏、闽剧、闽西汉剧、南剧、姚剧、临剧、哈哈腔、胡琴腔、荆河戏、浑源罗罗、贵州花灯剧、高腔、高山剧、高拔子、高甲戏、高调梆子、唐剧、桂剧、秦腔、晋剧、邕剧、莆仙戏、海盐腔、海门山歌剧、海城喇叭戏、莱芜梆子、壶关秧歌、淮剧、淮红剧、黄梅戏、黄龙戏、黄孝花鼓、清戏、清音戏、粤剧、婺剧、楚剧、推剧、梨园戏、梆子腔、章丘梆子、铙鼓杂戏、湘剧、湘西苗剧、越剧、傣剧、琼剧、丝弦戏、滑稽戏、皖南花鼓戏、湖南花鼓戏、蒲剧、蒲州梆子、雷剧、锡剧、滇剧、蒙古剧、碗碗腔、瑞河戏、新疆曲子戏、赛戏、歌仔戏、僮子戏、蔚县秧歌、漫瀚剧、潮剧、徽剧、影子腔、黔剧、豫剧、襄阳剧、襄武秧歌、藏剧、赣剧、彝剧。

戏剧名词:九宫、入破、卜儿、十三调、二花脸、刀马旦、人物造型、大曲、大面、大遍、小末、小旦、小戏、小生、小花脸、三部曲、三花脸、三小戏、才人、广播剧、引子、引戏、文场、文工团、文明戏、元曲、元杂剧、云手、云韶府、丑、介、队舞、六幺、幺篇、宫调、水袖、化妆、反串、书会、瓦舍、勾栏、开呵、木大、中州韵、内心独白、手眼身法步、中国戏剧梅花奖、打出马、打背躬、台词、台步、正末、正旦、正剧、正净、四大徽班、四大声腔、四功五法、旦、旦儿、末、末泥、本色、本色表演、出、外、生、加官、龙套、布景、对白、代面、包厢、乐棚、务头、犯调、北曲、立部伎、东海黄公、兰陵王入陈曲、行头、行当、行家、行院、戏文、戏曲、戏剧、冲末、冲狭、曲破、曲牌、曲谱、老旦、老生、吊毛、传奇、杂当、过曲、集曲、合生、许胡、百戏、优伶、寻幢、压轴戏、地方戏、问题剧、自报家门、花部、花旦、把子、把子功、走边、走索、场、场面、场面高度、巫、串、折、弄、角抵、苍鹘、社火、邦老、孛老、序幕、身段、尾声、抢背、宋杂剧、竹竿子、吴江派、苏中郎、坐部伎、连台本戏、即兴表演、武旦、武丑、武场、武净、武生、武二花、武花脸、板眼、板式、参军、参军戏、定场诗、定场白、俫、净、帔、转踏、法曲、青衣、京白、官衣、话剧、诗剧、掐 *** 词、性格化、毯子功、油花脸、升平署、宜春院、贴净、贴旦、独白、独幕剧、科班、科泛、科浑、南曲、南戏、南杂剧、南北合套、俗乐、院本、弦索、哑剧、亮相、起霸、圆场、面具、轴子、客串、草台班、闺门旦、活报剧、音响效果、总会先倡、剧场、剧种、剧本、悲剧、悲喜剧、砌、彩排、旁白、帮腔、家门、宾白、钵头、俳优、倡优、临川派、鬼门道、诸宫调、第四堵墙、爱美剧运动、排遍、排演、脚色、脚本、梨园、梨园弟子、副旦、副末、副净、唱腔、唱赚、唱念做打、基本功、街头剧、翎子、盔头、检场、脸谱、彩旦、清唱、菊部、票友、郭秃、象人、教坊、虚拟动作、铜锤花脸、鱼龙曼延、雅部、雅乐、雅乐部、傩、道具、喜剧、黑头、腔调、猴戏、掌记、搽旦、散乐、装孤、傀儡戏、滑稽戏、温州杂剧、程式动作、鼓板、鼓子词、鼓吹部、鼓架部、幕、幕表制、缠令、缠达、韵白、滚调、跳丸、演出本、路歧人、酸、赚、摘遍、锣经、楔子、髦儿戏、潜台词、舞台、舞台灯光、舞台美术、舞台指示、舞台艺术、题目、题目正名、靠、趟马、髯口、褶子、蟒袍、敷演、磕瓜、影戏、燕濯、踏谣娘、霓裳羽衣曲

1、 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高腔

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

3、梆子腔

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4、京剧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 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5、评剧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6、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河北梆子著名剧目有《蝴蝶杯》、《辕门斩子》、《杜十娘》等

7、晋剧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表演通俗质朴。著名剧目有《打金枝》、《小宴》、《卖画劈门》等。

8、蒲剧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而成,一说此即为原来的山陕梆子。现流行于山西西南部及陕西、河南一带,在声腔上近似于秦腔,语言也用陕西方言。著名剧目有《挂画》、《杀狗》、《杀驿》等。

9、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的“蒲州梆子”发展而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上党一带。其声腔除梆子腔外,也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等。剧目有《三关排宴》、《东门会》等。

10、雁剧

雁剧,也称“北路梆子”,由“蒲州梆子”发展而来,流行于山西北部及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一带。据说它对河北梆子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剧目有《血手印》、《金水桥》等。

11、秦腔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

12、二人台

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山西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戏曲剧种,在内蒙民歌及山西民间小调基础上形成,后来又吸收晋剧的表演成份而渐渐成熟。表演生活气息浓郁,曲词通俗。剧目多为表现农村生活的小戏,如《走西口》、《五哥放羊》等。

13、吉剧

吉剧,流行于吉林省的戏曲剧种。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曲调轻快、词句通俗、表演质朴火爆,剧目有《燕青卖线》、《包公赔情》等。

14、龙江剧

龙江剧,流行于黑龙江地区,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拉场戏、影戏及当地民歌基础上形成,表演轻松幽默,曲词通俗。剧目有《双锁山》、《荒堂宝玉》等。

15、豫剧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 *** 》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16、越调

越调,河南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因以“四股弦”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也称“四股弦”。音乐为板腔体为主,也唱曲牌。著名演员有申凤梅等。剧目有《收姜维》、《李天保招亲》、《诸葛亮吊孝》等。

17、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河南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省及湖北西北部地区,由曲艺“河南曲子”发展而成。唱腔轻柔婉转,以悲剧内容见长。剧目有《卷席筒》、《陈三两》、《花亭会》等。(

18、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荷泽一带,因其地古称“曹州”,故又名“曹州梆子”。此梆子系由山陕梆子经由河南再传入山东,历经变化而形成。主要剧目有《墙头记》等。

19、吕剧

吕剧,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中部及江苏、河南一带。20世纪初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发展而成,1950年定名为“吕剧”。吕剧表演富于生活气息,通俗质朴,唱腔曲调简单,易学易唱。所以吕剧在广大农村影响很大。剧目有《王定保借当》、《小姑贤》和现代戏《李二嫂改嫁》等。

20、淮剧

淮剧,江苏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江苏、上海及安徽等地区。它起源于江苏民间小戏,后又吸收徽剧的艺术因素而逐渐发展成熟。其表演粗犷朴素。剧目有传统戏《女审》、《三女抢板》和新编戏《金龙与蜉蝣》等

21、沪剧

沪剧,流行于上海一带的地方剧种,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后形成上海滩簧调,又受到苏州滩簧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以文明戏的形式在上海演出,并定名为沪剧。剧目多为现代题材,如《啼笑姻缘》、《罗汉钱》、《芦荡火种》等。

22、滑稽戏

滑稽戏,流行于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戏曲剧种。源于上海的“独角戏”,后发展为滑稽戏,曲调驳杂、表演滑稽。主要剧目有《三毛学生意》、《一二三齐步走》等。

23、越剧

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出现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等众多艺术流派。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24、婺剧

婺剧,流行于浙江金华一带的地方剧种,又名“金华戏”。它是一个多声腔剧种。其声腔由高腔、昆曲、滩簧、徽调等组成,各有其剧目及表演特色。剧目有《僧尼会》、《牡丹对课》、《断桥》等。

25、绍剧

绍剧,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一带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明末。以“三五七”、“二凡”为主要声腔,表演上以武戏见长,风格粗犷、朴实。剧目有《三打白骨精》、《龙虎斗》、《吊无常》等。

26、徽剧

徽剧,流行于安徽、江苏等地区的戏曲剧种,形成于清代中期,系多声腔的剧种,主要声腔为拔子、吹腔、二黄,也兼唱昆曲、高腔和西皮。1790年,徽班进京为乾隆庆寿,后演变为京剧。剧目多为历史题材,如取材于《三国演义》的《水淹七军》等。

27、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28、闽剧

闽剧,流行于福建地区的戏曲剧种。兴起于明中叶,到清代时已基本形成,只是规模较小。20世纪初爱京剧影响规模渐大,声腔基本完备,包括逗腔、洋歌、江湖、小调和板歌五种。剧目有《炼印》、《天鹅宴》等。

29、莆仙戏

莆仙戏,福建地方戏,旧称“兴化戏”,明中叶时已完全成熟,流行于莆田、仙游一带。音乐为曲牌体,表演颇具古意,典雅抒情。剧目有《张协状元》、《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等。

30、梨园戏

梨园戏,一种历史久远的戏曲剧种,可看成戏曲的“活化石”。它保存了很多宋元时期的南戏,如《朱文走鬼》、“荆、刘、拜、杀”等。20世纪50年代后,又编演了《董生与李氏》、《节妇吟》等剧目。

31、高甲戏

高甲戏,流行于福建晋江、龙溪一带,起源于清代中期,后吸收了梨园戏的表演因素及剧目,渐成规模。20世纪20年代又受到京剧的影响,渐渐成熟。它以丑角为主要行当,表演状如牵线傀儡,很有特色。剧目有《连升三级》、《金魁星》等。

32、赣剧

赣剧,流行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戏曲剧种,由明代的弋阳腔发展而来,系由弋阳腔、青阳腔、昆腔、乱 *** 等多种声腔组成的剧种。剧目有《窦娥冤》、《荆钗记》、《珍珠记》、《还魂记》等。

33、采茶戏

采茶戏,流行于江西各地的戏曲剧种,主要由当地茶农采茶时所唱的歌曲小调结合民间歌舞发展而成。江西采茶戏分分东、南、西、北、中等不同路子,在表演上各具特色。剧目有《孙成打酒》等。

34、汉剧

汉剧,一般指流行于湖北、河南、陕西等地的戏曲剧种,源出湖北地区,旧称“楚调”或“汉调”,主要声腔是西皮腔,兼唱二黄腔,迄今为止已有近三百年历史。主要剧目有《宇宙锋》、《二度梅》、《审陶大》等。又,在湖南常德和广东也都有汉剧,均为多腔剧种,与湖北汉剧迥然不同。

35、湘剧

湘剧,即湖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 *** 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 *** 为主,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

36、祁剧

祁剧,又称“祁阳戏”,流行于湖南祁阳、邵阳一带,源出明代弋阳腔,声腔以高腔为主,兼唱昆曲、 *** 腔。剧目有《目连传》、《精忠传》、《夫子戏》、《观音戏》等。

37、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是对湖南各地花鼓、花灯戏的总称,其中包括长沙花鼓、岳阳花鼓、常德花鼓、衡阳花鼓、邵阳花鼓等,它们各有不同的舞台语言,形成了各自的风格。花鼓戏的表演朴实、欢快、活泼,行当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长于扇子的毛巾的运用。剧目有《打鸟》、《刘海砍樵》等。

38、粤剧

粤剧,流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等粤语语言区。形成于清初,由外地传入的高腔、昆腔、皮黄、梆子等声腔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音乐为板腔体、曲牌体兼用。剧目有《搜书院》、《关汉卿》等。

39、潮剧

潮剧,流行于广东汕头、福建南部及台湾等地区。主要受外地传入在弋阳腔、昆腔及汉调的影响,形成于明代中叶,在剧目中保留了很多宋元作品,如《陈三五娘》、《扫窗会》、《芦林会》等。

40、桂剧

桂剧,流行于广西东北部及湖南南部地区,明末清初时形成,唱腔以皮黄为主,兼唱昆腔、高腔、吹腔等腔调。剧目有《抢伞》、《拾玉镯》、《柜中缘》等

41、彩调

彩调,原名“调子

生,旦,净,丑 四种行当

生指男性人物 旦是女性人物 净就是花脸 丑就是丑角,比较搞笑的那种

以前说生旦净末丑,现在归到生行

    今年618做活动时,在网上购了一对成人乳胶枕。不得不说,还真的是挺好用的。因为乳胶枕有一股淡淡的乳胶味,刚开始的时候是给我老公用的。平时他经常的落枕,用了乳胶枕之后这么长时间,落枕就没有犯过了。而且他用过了之后,也是一个劲的说好,舒服。我觉得可能真的如传说中的那么好吧,毕竟价钱摆着,一分钱一分货。

    最初接触乳胶枕的时候,是微信朋友圈那些做海外代购的,每天在朋友圈里推送乳胶枕的各种好处。特别是有了宝宝之后,对于螨虫这些东西都是很关注的。一方面,东北的环境因素有限,晒被子这件事,在东北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另一方面,宝宝对于虫螨过敏易导致湿疹。所以对于乳胶枕也是颇为关注的。

    最初微信朋友圈里卖乳胶枕的,基本上都是卖的婴儿乳胶枕。一个薄薄的枕头就要五百多,据说可以用十年,可以天然防止螨虫。对于用多长时间我是不太关注的,主要在意的是可以天然防螨这一点就挺诱人的。但是那个时候我宝宝还太小,用不上枕头,每次也就是看看。

    后来,去我一朋友家玩,她给她家小孩买了一个乳胶枕,说是让人从泰国带回来的正品。也说不上具体哪里好,反正就是看别人都说好就买的,正好有朋友要去泰国,就让帮忙捎了一个。她家里,给孩子吃的,用的都选最贵的。只要是别人说建议吃的,什么补钙,补锌,补维生素之类的,够给孩子补。对于这点我不太赞同的,所以她跟我说她家孩子用乳胶枕用的好的时候,我是不太在意的。

    淘宝年中庆典的时候,我那朋友又给我推荐买乳胶枕的事。说她买的那家都降价了,让我买对吧,然后把乳胶枕说的如何好。平时我也是耳根子比较软的人,再说我家的那些枕头也该换换了。于是就买了一对,用着还不错。

    反正网上宣传的说乳胶枕采用活氧波浪设计,可以保护脊椎健康;采用蜂窝状透气孔,可以吸湿去热;高 *** 颗粒状支撑,可以保证颈椎的自由弧度,使呼吸更加顺畅,保证大脑供氧等。另外,天然乳胶材质,可以防螨。至于为什么防螨,也不清楚,反正都在这么传。

    以上那些都是淘宝上卖家的宣传卖点,但是到底是否有那么多传神的功能,也无法得知,因为无法做出医学上的鉴定。不过确实,我老公是没有落枕过了,但是他睡觉打呼噜的毛病还是一直都有。如果以后还有活动,打算在买个乳胶床垫,反正用什么样的都是用,活动的时候价钱也相差不了多少。

    总体来说用过乳胶枕之后的体验还是不错的。

 幼儿卫生保健知识

 1小儿气管有遂物怎么办

 小儿气管异物是由苴小儿的咳嗽反射及喉头保护性反射尚不成熟,功能不良所引起的。当小儿在进食时哭闹、嬉笑、跑跳或口内含着小物品忽然深吸气时,就非常容易将异物吸入气管中。随着呼吸的作用,异物就会进入气管、支气管或其深部,可以引起小儿咳呛、青紫、呼吸困难。进入气管的异物有的没有及时发现,常常继盯感染,出现发热、咳嗽等蔻状,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或肺肿脓的表现相似。较大的异物被吸入后可以因阻塞在声门或气管腔,使其受到强烈刺激而发生气管痉挛或声门紧闭,小儿可立即出现青紫、窒息而死亡。

 2小儿气管异物直接危及小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家长应充分认识其危害性,注意预防小儿气管异物的发生。

 一旦小儿发生气管异物,家长不能存有任何侥兴心思,应该立即争分夺秒,急送小儿到医院治疗。这是因为小儿气管异物自然咳出的机会很少,只有在医院手术室赌条件下,用喉镜或气管镜才能取出异物。所以家长必须认识到及时治疗的重要性,万万不可贻误时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预防小儿气管异物的发生,要避免小儿在吃东西时哭闹、嬉笑、跑跳,吃饭要细嚼慢咽。同时不要给幼小的小儿吃炒豆子、花生、瓜子等不易咬嚼的食物,更不要给小儿强迫喂药,这些都容易造成小儿气管异物的发生。在小儿的活动范围内应避免存放小物品,如小钮扣、图钉等,防止出现意外。

 这里特别提醒家长,有时小儿吃东西出现呛咳蕻后,仍长期反复咳嗽,按气管炎治疗仍不见好转时,就应考虑是否有支气管异物的可能,应到医院进行透视,做进一步的检查才能确定。

 3怎样保护视力

 小学生常见病发生率以视力低下患病率最高,应该引起家长和社会的广泛重视。这里从学习角度谈谈中小学生如何自我恩节:晚间学习时间太长,使眼肌和头颈伸肌疲劳,工作能力下降,是造成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要适当减少学习时间,讲求效率。学习时间超过3小时的学生应安排2次休息,每次约10——15分钟。

 休息时,采苊身体练习等方式进行积极性休息,可改善脑和眼部的血液供应,加快头颈躯干伸肌群疲劳的消除,因而能有效地控制视力减退。建议活动内容应包含以下几方面。

 眼的运动及保健:可选用背功 *** 、眼保健 *** 、转眼等方法。

 肩、颈、背部肌群的放松:可选用背部按摩,转动肩、颈,以及躯干和斜方肌反拉伸等。

 下肢活动:室内进行小步跑、下蹲起、车轮跑等练习。

 腰腹、颈背部的动力性练习:可在床上完成俯卧和仰卧体屈伸、背腿、剪腿、两头起等练习。

 世界卫生日的标语

 1、建设新农村,卫生要先行

 2、维护卫生环境,加强自我保健

 3、清洁卫生,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4、开展健康教育,培养良好卫生行为

 5、养成良好习惯,促进身体健康,共享美好人生

 6、清除杂物,美化环境

 7、卫生整治,从我做起 ,世界卫生日宣传标语口号。

 8、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携手共建和谐社会

 9、为了你和他人的健康,请不要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

 10、清洁城市,告别陋习

 11、天蓝、地绿、水清、人和、满意在世界

 12、城市多一份清洁,生活多一份和谐

 13、吸烟有害健康

 14、清洁环境,人人有责

 15、弘扬社会公德,告别不卫生行为

 16、用辛勤的汗水,打扮我们的城市

 17、讲卫生、讲文明、树新风,做合格公民

 18、城市是我家,清洁靠大家

 19、为了美好生活,请爱护我们的城市

 20、人人都是社会形象,个个争当卫生模范

 21、消灭蚊蝇,预防疾病

 22、人人动手,清洁环境

 23、除四害,讲卫生,减少疾病

 24、请您辛苦点,把杂物扔进果皮箱

 25、坚持“五改”,除害防病。

 26、注意食品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27、齐心协力, 整洁卫生 !

 28、清洁卫生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

 29、共筑健康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30、建设优美环境,享受健康生活

 世界卫生日的标语

 1、请勿乱倒垃圾污水。

 2、世界卫生日,收到短信的,请把烦恼的污渍清洗掉,请把霉运的灰尘全冲跑,请把忧伤的印痕都刷掉,让生活更洁净,让心情更清新。世界卫生日快乐开心。

 3、抗生素是生命宣言中的分号,可以把幸福的语言变得简单,也可以把完整的时间变得离散,世界卫生日,善用抗生素,保护生命。

 4、世界卫生日,大家齐把卫生搞,扫除屋内灰尘,全家人生活乐逍遥,一天用清水洗三遍手,不得疾病身体好,世界卫生日,我祝福你健康一生,合家欢乐。

 5、让卫生与文明生活同行!

 6、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全面优化城市发展环境!

 7、世界卫生日,请你当一名清洁工,请你拿着你那把“魔力扫把”扫一扫屋地,你住的屋子就变成了黄金屋,你要是骑上“魔力扫把”你就会一飞冲天,世界卫生日我祝福你梦想成真。

 8、环境你不爱,美景不常在。

 9、洗一下,烦恼顺水流,剪一下,郁闷随剪掉,练一下,健康由此生,看一下,祝福更温馨,世界卫生日,请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一生都幸福无忧!!

 10、请勿乱扔果皮纸屑。

 11、世界卫生日来到,卫生问题很重要,排污减排继续搞,生活垃圾不要随便倒,减少污染空气好,动植物生存有依靠。各国人民卫生素质要提高,环保条款记得牢,提高健康指数是首要。

 12、没有绿色,生命就没有希望。

 13、卫生卫生,保卫生活。讲究卫生,预防疾病,健康体魄,生活快乐。世界卫生日,祝你身体健康,生活快乐。"

 14、不要肮脏的,要干净的;不要凌乱的,要整洁的;不要腐烂的,要新鲜的;不要病菌的,要清洁的。世界卫生日,告诉我们:衣食住行要卫生!

 1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世界卫生日,你走路讲卫生,环境美;你工作讲卫生,劳动美,你吃饭讲卫生,饮食美;你说话讲卫生,谈吐美;你做梦讲卫生,心灵美;你锻炼讲卫生,健康美。

 17、要穿得干净,别怕费时费力,勤洗衣;要全身干净,莫偷懒要偷空,勤洗澡;要心情高兴,多上街看美女,勤洗眼。世界卫生日,洗洗更健康,快乐伴身旁。

 18、请爱护公共卫生。

 19、世界卫生日,用开心洗涤剂除去忧虑污渍,用快乐洗衣粉除去烦恼污垢,用如意洗洁精除去伤悲尘埃,用祝福短消息送你健康如意,讲究卫生你我有责,世界卫生日快乐。

 20、四害,四害,伤害人间多少爱,老鼠咬坏完整,蟑螂爬满完美,蚊子苍蝇纷纷扰扰传播疾病让健康玩完,世界卫生日,除四害,保健康。

 21、卫生是健康的前提,健康是建立在卫生的基础上,卫生与健康时刻都不可分离,所以要想拥有健康,就要时时地处处地保持卫生。而世界卫生,匹夫之任,人人有责,世界卫生日先从我做起,为世界卫生贡献微薄之力吧。

 22、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市民健康水平!

 23、全民参与爱国卫生,美化环境人人受益!

 24、创造优美环境,营造优良秩序,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

 25、睡前洗洗脚,呼呼睡大觉,起床洗洗澡,天天精神好,被子晒一晒,身体健康人人爱,祝君世界卫生日开心快乐。

 26、创造优美环境,营造优良秩序,巩固国家卫生城市!

 27、文明卫生健康你我他,和谐社会幸福千万家。

 28、做城市主人,当创卫先锋。

 29、有人的地方就有垃圾,不乱扔垃圾,环境第一,把垃圾自主分类,丢入可回收,不可回收箱中,低碳第一,世界卫生日,保护环境卫生,健康第一,

 30、同护蓝天绿地碧水圣地,共创卫生健康文明家园。

 31、生活水平提高了,卫生条件差了,垃圾日渐增多了,生活垃圾,工厂垃圾,食品垃圾,知识垃圾,语言垃圾,衣服垃圾,世界卫生日到了,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杜绝垃圾,环保卫生,健康生活。

 32、树文明新风,创文明社区,建文明城市。

 33、世界卫生日,送你一把“好运扫帚”,扫走厄运好运绕;扫走晦气吉祥到;扫走烦恼心境妙;扫走郁闷幸福靠;扫走忧愁快乐闹;扫走贫穷收入高;世界卫生日,祝你健康幸福乐逍遥!

 34、建新绿色生态村,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35、增强卫生意识,养成卫生习惯,提高健康水平。

 36、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丹阳。

 37、讲文明,讲礼貌。

 38、提高卫生意识,增强卫生观念!

 39、发扬传统美德,倡导时代精神。

 40、争做文明市民,争创卫生城市。

 41、热爱村庄,热心卫生。

 42、绿化是我们生存的希望,美化是我们做人的根本。

 43、天天世界卫生日,动作行为要三思:开窗通风空气好,打扫房屋灰尘掉,常晒被褥阳光照,细菌一下全跑掉,勤洗衣服和手脚,坚持晨练精神好,饮食卫生不小瞧,科学睡眠要做到,身体一定好又好!

 44、环境好,卫生好,生活更美好。

 45、创造优美环境,展示渔都风采!

 日常保健养生小常识

 1:吃芋头相当于注射免疫球蛋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2:枸杞子:嚼服枸杞口中津液长生,具有抗动脉硬化、降低血糖、促进肝细胞新生等作用,服之有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之功效。

 3:揉眼:自寻手部柔软的部位,揉按眼睛、眼眶四周,促进眼周血液循环,可明目、醒脑,还兼具美容作用。

 4:常喝酸奶:酸奶的营养价值极高 。

 5:绿茶——抗癌,并可补充钾元素,增加血管的柔韧度。

 6:要多吃五谷杂粮——玉米、荞麦、燕麦、小米(有安神促进睡眠 的作用!)

 7:土豆——恐怕你我都想不到,它竟然有吸脂的作用!

 8:西红柿——抗癌,不过要和鸡蛋炒才能生成抗癌物质哦!

 9: 黑木耳——治肺炎,治心脑血管病,调节血液粘稠度!能净化血液、脑动脉粥样斑块。

 10:长了痘痘,发红发肿,这时您抹上点艾灰,会很快干瘪,慢慢就 掉了,不会留痘印哦。

 11:艾灰是天然的除味剂,用小布袋子装起来,放在厕所、厨房或者是冰箱里,能起到除异味的效果,可以跟竹炭相媲美。

 12:体湿的人可以用薏米红豆汤或锅巴来解决。喝上一阵子薏米红豆汤之后,再喝小米粥来补补脾胃,久之脾健,湿自化。

 13:给女人带来福气的大穴。它位于外踝前侧约一寸的地方,肌肉微凸,极易辨认,可以用压痛法取准,也就是哪里最敏感、最痛就压哪里,每次按8分钟,酸胀感越强烈越有效。

 14:指甲半月板过大,面积超过2/3,说明患高血压的几率大。指甲有黑斑,说明血脂高。

 15:再没有比“鸡内金”更金贵的补品了, 鸡内金是调治积食的特效药。鸡是杂食动物,它吃谷物、草籽,也吃虫子。而鸡是没有牙齿的,吃什么都是囫囵吞枣,全靠胃来消化,可见鸡的消化功能很强大。所以,吃鸡的补益作用主要就是补脾胃。

 16:每天一把坚果,降糖又调脂。

 17:黑木耳加白木耳,滋补肺阴肾阴。

 18:多吃洋葱预防骨质疏松。

 19:骨质疏松可适量吃坚果。

 20:饭后吃个梨,排除毒素,助你更健康。

 21:大枣山药补脾胃。

 22:番茄红素能防肿瘤。

 23:小孩九个月以后用学步车。

 24:高血压喝橘子汁。

 25:桂圆枸杞茶可治疗乾眼症 。

 26:牛蒡榨汁清肠 。

 27:每天补充10mg叶酸能有效预防冠心病。

 28:桂圆晨吃补脾晚吃安神。

 29:治水肿:西瓜皮、冬瓜皮、赤小豆各30克,水煎服。

 30:催乳:猪蹄2个,通草6克,炖汤服。

 31:治老年人耳聋:狗肉250克,马豆60克,同炖烂,早晚分2次食完,连食数周即愈。

 32:明目:霜桑叶、菊花各6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6克,白开水送服。

 33:“艾姜煮蛋”,扫净女性体内恶寒

 34:梅核气穴-慢性咽炎一次即愈 。梅核气穴是中医经验穴,临床专治梅核气的梅核气穴,手掌劳宫穴稍下,掌面食指中指缝后一寸。主舒肝理气、利咽、镇静安神,为梅核气经验穴,多数患者针后一次即愈,取穴宜男左女右。

 35:后溪穴让肝血充足眼睛亮。

 36:钙补不进是脾肾的功能下降,平时要注意调理脾肾。

 37:改善50岁女人的失眠——牛黄清心丸、加味逍遥丸、枣仁安神丸。

 38:改善50岁女人的缺钙——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健脾丸。

 39:延缓更年期的关键在于补肾,补脾。

 40:女人生孩子是一个伤肾的过程。女性最佳的生育年龄25-30岁。

 41:心动过速(心跳过快)往往是心气虚的前兆,应注意休息,调整心态,伴气短、乏力的可泡服西洋参片、人参片或生脉饮口服液,不缓解者及时就医。

 42:心动过缓(心跳过慢)多是心肌炎后遗症,如伴乏力、气短胸闷,要停止剧烈运动,泡服人参片及服丹参片,如不缓解者应就医。

 43:心气虚的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脉快或慢。如伴心阳虚则手足冷、畏寒、面色白。心气虚者可用:人参、黄芪、肉桂。

 44:心阴虚的表现:心慌、心烦、头晕耳鸣、舌质红、脉细数。心阴虚者可用:桂圆肉、大枣、莲子、麦冬。

 45:肺气虚的主要表现有气短、咳嗽、痰清、乏力、自汗、脉弱,舌 质淡白。肺气虚者可服冬虫夏草、黄芪、沙参。

 46:肺阴虚的主要表现为气短、咳嗽、痰稠、咽干、舌质红、脉 数。肺阴虚可多吃百合、山药、杏仁。

 47:脾阴虚的主要表现有口干、作呕、食少、便干、舌质红、脉细数 。药食同补:可用麦冬、山药、粳米。如感觉自己消化不良、腹 胀、不思食等,饭前或饭后可服用山楂、炒谷麦芽、炒鸡内金。

 48:肝气虚:第一表现是疲劳,其次是头晕,两胁不适,脉无力。用柴胡、薄荷、苏叶可舒肝郁,防气结,肝气虚重的可用人参、黄芪。

 49:肝阴虚:主要表现为头晕目花,四肢麻木,筋络不疏,因为肝气虚失于营养之故,还有烦躁易怒、脉细。可用当归、动物肝脏、枸杞、阿胶。

 50:肾阴虚的表现有: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咽干、舌质红、脉细 数。药食同补用枸杞、熟地、桑椹。肾虚不纳气的人多伴有肾阳虚的症状,所以温肾阳很重要,可服用金匮肾气丸。

 八种日常保健身体的方法

 方法一:不乘电梯,步行上楼

 每天上下班时,不乘坐电梯,步行上下楼,用时6分钟以上为宜。

 效果:增加腿部力量,按摩脚趾,能延年益寿。

 方法二:改变错误习惯,减轻精神压力 为了在生活中有效实行这项方法,记住3条简单的规则。

 呼吸平稳:当感情激动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屏住呼吸,这只会加重精神压力。

 纠正姿势:精神压力致使我们渐渐拱肩驼背,赶快伸直,仿佛从肩上卸掉一堆重物。

 规范行为:即使在几乎没有希望的情况下也要牢记:你能改变局势,向好的方向发展。 效果:舒缓压力,坚持身心愉悦。

 方法三:适当“赖床”,不要匆忙起床

 这里说的“赖床”,并不是醒来后赖在被窝中不动,而是在床上做一些轻微的体育运动。早晨醒来后:仰卧、伸展身体。然后四肢着地,拱拱背,让脊柱也有“苏醒”的时间。

 效果:让脊柱、手脚等器官同步“苏醒”,使各器官坚持平衡状态。

 方法四:昂首挺胸。注意走路姿态

 在家里或公园里散步时,挺起胸膛走一走,对坚持体形十分有效。假如平时走路也能这样,能消耗掉多1倍的热量。

 效果:振作精神,提升形象,促进形体健美。

 方法五:去掉沉闷。每天都要运动

 有些人因为工作压力大,整天忧心冲冲,缄默寡言。这对性格与身体都非常不利。工作之余,我们无妨蹦蹦跳跳、蹲蹲站站,扶椅子背前倾身体,前后左右抡抡手臂。全力以赴地做这些动作,有助于坚持体形,改善血液循环。

 效果:改善血液循环,树立开朗活泼的形象。

 方法六:收拾厨房,饭后别躺下

 吃完饭后别马上坐下或躺下休息,先收拾餐桌,洗涮碗碟,再找点其他的活,反正,饭后强迫自身运动15分钟。

 效果:有助消化,也有助家庭和睦,养成卫生习惯。

 方法七:不要久坐,“无事找事”多走动

 边看电视边做些简单的体 *** 。上班时间,需要找同事时,最好不要把他人从其他房间喊过来,或者在QQ上交流,最好是自身走过去。这样,能够活动一下筋骨,也能更有效的融洽同事之间的感情。

 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活动的习惯,使思想与身体始终坚持活力。

 方法八:多多交往,笑口常开

 “笑一笑,十年少”。笑对增强免疫系统有奇效,既消耗热量,又改善自我感觉。同样,喜欢交际的人,始终坚持开朗轻松的心情,又能不知不觉地增加运动量,能够比孤僻的人减少很多疾病。

 效果:使自身更健康,更有人缘,更有亲和力。

天妇罗

天妇罗是日式料理中的油炸食品,用面粉、鸡蛋与水和成浆,将新鲜的鱼虾和时令蔬菜裹上浆放入油锅炸成金**。吃时蘸酱油和萝卜泥调成的汁,鲜嫩美味,香而不腻。天妇罗它不是某个具体菜肴的名称,而是对油炸食品的总称,具体的种类则有蔬菜天妇罗、海鲜天妇罗、什锦天妇罗等。

寿司

“寿司”其实就是咸鱼的意思,在日本古代写作“鮨”(すし),而“鮨”正是指咸鱼,“寿司”(すし)也同样是“鮨”字在日语里的读音。

日本古代时候的寿司,是用盐和米腌制的咸鱼,味道十分作呕,因为那时的食品很难保存,制作出寿司也是不得已为之,只是出门在外,或者行军打仗时用来应急的食物,并不是什么风雅的东西。日本人之所以要将咸鱼写作“寿司”,也是因为“咸鱼”(鮨)不雅的缘故,为了美化而不使人想到咸鱼,于是就写作“寿司”了。

刺身

日本北海道渔民在供应生鱼片时,由于去皮后的鱼片不易辨清种类,故经常会取一些鱼皮,再用竹签刺在鱼片上,以方便大家识别。这刺在鱼片上的竹签和鱼皮,当初被称作“刺身”,后来虽然不用这种方法了,但“刺身”这个叫法仍被保留下来。刺身就是指鱼脍、鱼生、生鱼片之类的东西,指将新鲜的鱼贝类生切成片,蘸调味料直接食用的菜品。

寿喜烧

寿喜烧是日本的一道菜肴,于火上烧烤肉类果腹因而得名,依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的配方与程序。寿喜烧又可称为锄烧。据说最早起源于日本古早年代,农人们于农事繁忙之余,简单利用手边可得的铁制农具如锄、犁的扁平部分,于火上烧烤肉类果腹因而得名。

日式拉面

日本拉面,起源于中国,在日本成为代表性的大众面食。日文为“ラーメン(拉面,ramen)”、“そば(soba)、“中华そば”等。日本最早关于中国面条的记载是明朝遗臣朱舜水流亡到日本后,用面条来款待日本江户时代的大名——水户藩藩主德川光圀。

在明治时代早期,拉面是横滨中华街常见的食品。1900年代,来自上海和广东的中国人在日本卖切面,配以简单的汤底和配料。在昭和年间,拉面在日本开始流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来自美国的廉价面粉和从中国战场回来的士兵使得中国风味的面条大行其道。

日式咖喱

日本咖喱是一种日本菜品。一般不太辣,因为加入了浓缩果泥,所以甜味较重。虽然日式咖哩又称欧风咖哩,事实上还是由日本人所发明的。之所以称欧风咖喱,是因为其所用的稠化物为法式料理常用的奶油炒面糊(roux),多用来制作浓汤,而且香料取材也多倾向南印度风格。

欧风咖哩虽然较为浓醇,但与印度相似料理比较起来,香料味还是明显不及。咖哩除了可以伴饭吃外,还可以作为拉面和乌龙面等汤面类食物的汤底,这方面和其他地方的咖哩有较大分别。北海道札幌地区有一种汤咖哩。

和菓子

日式点心统称为“和果子”,包括糕饼和甜点,以麻薯、年糕、羊羹、大福等最为常见,多用红豆做馅料。

“和果子”与其说是小吃,不如说是日本传统艺术品。其精致的造型完美地表现了日本人对饮食美学的追求,成为日本饮食文化的象征之一。因此,许多日本漫画和电视作品中,都以点心师为主人公,并赋予其传奇的力量。

日式点心除了“和果子”之外,还有一类以烘烤制法为主,包括红叶饼、人形烧、铜锣烧、鲷鱼烧等,多以模型制作出象形的红豆饼,味道大同小异,但是根据各地特产和历史不同,而在造型上变化各异。

扩展资料

日本料理

日本料理起源于日本列岛,逐渐发展成为独具日本特色的菜肴。日本和食要求色自然、味鲜美、形多样、器精良,而且材料和调理法重视季节感。

日本料理,主要分为两大类日本和食和日本洋食。当提到日本料理时,许多人会联想到寿司、生鱼片,这些日本人自己发明的食物就是和食。

另外,源自西班牙的天妇罗、源自印度的日式咖喱、源自法国的日式蛋包饭、源自意大利的日式拿坡里意大利面、源自中国的日式拉面等等,这些就被称为日式洋食,表示从外国引进,虽然不是日本发明、但是经过日本的改造成为日本料理的一种。

参考资料:

日本料理

  苗族人接待客人时,主人会穿上节日盛装。男主人到村寨外的路旁,恭迎客人光临。有时甚至还摆下酒席。客人到家门口时,男主人以唱歌形式叫门,告知女主人贵客已经临门,女主人唱着歌开门迎客。苗家以鸡、鸭为待客的佳肴,而且视其心、肝最为珍贵。苗族人忌食狗肉。苗族祖先神位所在的地方不让人坐,也不许人们在家里或在夜间吹口哨。

  踏入苗家门坎,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挂在屋梁上的各种粮食,它们是苗家人的骄傲,是五谷丰登的象征。走廊上的木凳被苗家称作“每人靠”,意思是每个人都能坐一坐,歇一歇。苗家门口挂着的牛角是用于驱邪的吉祥物,也是苗家用来敬酒的工具。 在苗家众多的迎宾礼仪中,最隆重、最具风格的莫过于敬牛角酒。传说到苗家做客时,只要摸摸牛角就会给你带来好运,同时还得踩踩堂屋中间的木板,这块木板称“平安桥”,能让人平平安安,万事如意。

  苗家人非常好客,来了客人要杀鸡宰鸭,由家长或同族中最有威望的老人将鸡心或鸭心敬给客人。按苗家风俗,客人不能马上一个人吃完,须与同座的老人分享,以示自己大公无私。

  吃年饭是苗家人最神圣的时刻,全家必须团聚,此时,特别忌讳外人来串门,认为在新的一年里全家都不得安宁。为了让外人知道主人在吃饭,饭前要放一阵鞭炮,然后半掩一扇门,外人见到,就不会进屋打扰主人吃年饭 。

  苗族人民虽然世世代代居住在偏僻山乡,但思想纯朴,对于礼仪十分讲究。

  幼辈见长辈。凡是幼辈见了长辈,不管是男是女,是熟识还是初次相见,都必须说话诚恳,行为恭敬,笑脸相迎,并要用一定的尊敬词语相称。若是幼辈正在行走,见了老人或长辈,必须立定;若是幼辈正在坐着,长辈来了,应该立即起立让坐。眼睛要平视,双手要放下。如遇到自己不相识的长辈,对方年龄比自己大一二十岁的,男的称呼为“得讷”,女的称呼为“得目”。如年龄再大一点的,男的称呼为“阿打”(外公)或“阿内能共”“阿内能果”(老人家),女的称呼为“阿达”(外婆)或“阿内能共”。称呼完毕后,幼辈才能坐下或相辞而去。

  平辈见平辈。凡是平辈相见,必须点头招呼。若是相识的,要用固定称谓相呼;如果不相识,男的可称之为“阿郎”(大哥)或“把秋”(老表),女的可称之为“阿娅”(大姐)。

  长辈见幼辈。凡是长辈见幼辈,一般都要行点头礼。相识的按固定称谓相呼;不相识的,如果是壮年,男的可称呼为“得那”,女的可称呼为“阿娅”。如果对方是幼年.无论男女,都可称呼为“得苟”(小弟弟、小妹妹)。

  杂礼。老人或长者与青年或幼辈一起走路时,青年人或幼辈必须让老人或长辈走在前头。老幼同桌吃饭时,上坐老人,下坐壮年,两边坐位一般人都可就坐。老幼同在地楼上的火坑边入座烤火叙谈时,靠近中柱的那一方,习惯让客人、长辈或老人坐。其他方面,随意自由。

  苗族现在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人口739 8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在各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瑫语族苗语支。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飞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

  苗族“跳花节”。“跳花节”是以吹芦笙伴歌舞为主要特色的文化盛会,同时也是苗族服饰精彩展示的大好时机。

  苗族过去盛行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较大的节日是“西松”(祭祖),每年秋后举行一次。斗牛(牛斗牛)是苗族人民喜爱的一项活动,每年正月、端阳、火把、中秋等佳节都要举行斗牛活动。

  苗族的礼仪有: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有的地方还要在寨前摆酒迎接。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有的地方还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一一接受,主人最高兴。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绚丽多姿的苗族服饰

  苗族自治地区

  建国后,先后成立有: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52年7月1日)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1952年11月26日)

  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1954年11月11日)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6年7月23日)

  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56年8月8日)

  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1956年11月30日)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20日)

  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958年4月1日)

  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63年9月11日)

  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966年2月11日)

  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81年12月31日)

  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82年5月1日)

  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83年11月7日)

  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83年11月11日)

  湖北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12月1日)

  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1984年11月10日)

  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84年11月13日)

  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1985年)

  云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1985年)

  两位苗族妇女正在制作彩色皮纸。贵州省丹寨县石桥堡的白皮纸制作工艺已有1000多年历史。1000多年来,当地苗族群众借鉴汉族的造纸技术,以当地丰富的树皮、杉根来制作白皮纸,其造纸工艺与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记载的造纸法大体相似,保持了中国古代生产皮纸的传统。

  日常食俗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多先把稻谷晒干(或炕干)倒入碓中舂去米糠,现舂现吃,每次舂3—5斤。现在不少地方已用电力、水力碾米了。苗族做饭常把淘过的米加入6—7倍的水煮,半熟后滗去米汤,放入木甑中蒸熟即成。也有将包谷、小麦、小米掺入一起煮、蒸的。包谷和荞麦则用石磨推成面粉或粒状食用。多把面粉用水和匀后,倒入水甑,蒸熟作为主食,广西、云贵交界处的苗族称之为“面面饭”。四川省境内的苗族,把用小麦、荞麦或玉米面做成的面条与其他主食搭配食用。贵州一些地区的苗族有把燕麦蒸熟,就原锅文火焙干、脆,然后磨成粉,炒熟作为日常主食。苗族民间以糯米为贵,将糯米饭作为丰收和吉祥的象征。食用糯米时,有时也先将糯米蒸熟,然后趁热倒入木槽内,用锤捶打成泥,再用手扯成小圆团,以木板压平,待完全冷却后用山泉水浸泡,随时换水,可存放4—5个月,吃时烧、烤、炸均可。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油炸粑粑是先把粘米和少量的黄豆浸泡后,打成浆状,再把打好的稠浆舀入铁皮制成的模具内放入滚油中炸,呈金**即可。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狗肉性热,有暖腹健胃,强食滋补的作用。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例如用黄豆浆不滤渣,煮成“连渣汤”;将豆浆与嫩白菜同煮,然后点石膏水做成“菜豆腐”,都是下饭的日常菜。住在高寒山区的苗族,仍喜欢用白水将蔬菜煮成淡菜,蘸各种“蘸水”吃。四川的苗族还把豆浆做成豆花,用以待客。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伏天时还要加入一些鱼香菜、木姜,开胃爽口,帮助消化。夏天在黔东南,客人进门,主人总先送上酸汤,喝罢顿觉酸凉解渴。广西的苗族在冬春时节喜用辣椒骨做的酸辣汤菜。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湖南的苗族把这腌制食品的方法称为“鮓”。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腌制猪肉前,先将鲜肉切成大块,然后一层肉、一层盐,层层相压。三天后生盐溶化浸入肉内,再烧些糯米饭同甜糟酒混后,和肉块一起擦搓,最后放一些辣椒粉及其他配料,把坛口密封,随吃随取。用此法腌制的肉类,一般可保存1—2年。酸坛还可腌制酸鱼、酸菜。此外,苗族也用熏腊肉方法保存各种家畜、家禽肉。川南苗族常在冬天宰杀年猪,把猪肉用盐浸后吊于火炉上,用杨树枝或其他柴草烧烟熏烤。熏干水分,便取下储藏。这种烟熏腊的众风味独特,常用于待客,并能储藏2—3年不变质。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对、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咂酒别具一格,饮时用竹管插入瓮内,饮者沿酒瓮围成一圈,由长者先饮,然后再由左而右,依次轮转。酒汁吸完后可再冲入饮用水,直至淡而无味时止。咂酒一经开坛,剩酒无论浓淡,均不复再用。逢年过节,家家还都做糯米甜酒。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制作时,先将油、盐、姜、茗茶入锅同炒,待油冒烟后加清水煮沸,然后滤渣,再把茶水倒入放有玉米、花生、米花或糯米的碗里,适当地加些葱花、蒜叶、胡椒粉和山胡椒后,即可饮用。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又称百果茶)。除茶外,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苗族同胞举行苗家火龙闹元宵活动。贵州省黔东南台江县舞火龙活动已有数百年历史。

  节庆、礼仪、祭祀食俗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如:吃鸭节、吃新节、杀鱼节、采茶节等。过节除备酒肉外,还要必备节令食品。如:吃鸭节时,家家都要宰鸭子,并用鸭肉和米一起煮成稀饭食用;在吃新节时,要用新米做饭,新米酿酒,就连菜和鱼,都要刚摘、刚出塘;过杀鱼节时多在江边,由妇女带上饭、腊肉、香肠等酒菜,等在河边,只要捉到鱼,即燃起篝火,架锅煮鱼直到尽兴方归。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苗年一般先在正月第一个卯日,历时三、五天或十五天。年前,各家各户都要备丰盛的年食,除杀猪、宰羊(牛)外,还要备足糯米酒。年饭丰盛,讲究“七色皆备”、“五味俱全”,并用最好的糯米打“年粑”。互相宴请,互相馈赠。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吃“吃牯脏”,又称“祭鼓节”。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糯米饭是苗族节庆、社交活动中的必备食品,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做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许多地区的苗族常用糯米面做成汤圆,也作为节日期间的一种食品。无论婚丧嫁娶必须备有酒、酸肉、酸鱼,否则视为失礼。迎接贵客时,苗族人民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婚礼上,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 苗族的节日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鮓、捣鱼(也吃酸汤鱼)等。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SKETCHUP » 枕头什么材料的好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